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和科研

学术和科研

医学研究,医术进步,造福全人类

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 (2022版)

时间:2023-06-01

作者:吕菁君等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季节性疫情,并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大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我国,基于国家流感样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数据估计,每年有340万病例因流感样疾病就诊,门诊病例总经济负担为464~1320元/例,住院病例总负担为9832~25 768元/例,平均每年约有8.81万(95%CI 8.42万~9.20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8.2%(95%CI 7.8%~9.6%)。

 

《中国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于2019年出版,迄今3年余。2022年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专科医联体、北京急诊医学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急诊领域专家对共识进行了更新:①推荐使用PICO-65标准早期识别流感潜在重症化高危人群;②更新了抗流感病毒药物;③鉴于抗流感病毒的中药或中成药具有多靶点、耐药性低和退热效果佳等特点,因此增加了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临床应用策略与方案;④规范疫苗接种策略,强调疫苗在预防流感中的重要作用。

 

本共识英文文献检索以Pubmed、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为基础,检索词“influenza”“influenza virus”“human avian influenza”“viral pneumonia”“influenza-associat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和“ED (emergency department)”, 以 AND、OR 进行组合。中文文献检索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基础,使用“季节性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感病毒”“病毒性肺炎”进行补充检索。剔除动物实验研究和不相关的研究。根据证据质量,结合风险利弊、结论可推广性、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本共识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工作组制定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标准确定推荐意见和等级,见表1。

 

 

表1 本共识推荐内容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说明

等级

说明

证据等级


Ⅰ(高等级)

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权威指南以及高质量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Ⅱ(中等级)

有一定研究局限性的RCT研究(如无隐藏分组、未设盲、未报告失访)、队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

Ⅲ(低等级)

病例报道、专家意见

推荐等级


A(强推荐)

该方案大多数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都会采纳

B(中度推荐)

该方案多数人会采纳,但仍有部分人不采纳,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出体现其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

C(弱推荐)

证据不足,需要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共同讨论决定

 



01

病原学



02

流行病学

 

流感病毒的季节性传播因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不同气候区域而不同。我国大陆地域辽阔,流感流行呈现高度多样化。高纬度地区特点是每年冬季流行,时间短,强度大,而中低纬度地区呈现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

推荐意见1流感多在冬春季发病,因地域差异亦可全年发病。



03

病理生理

 

流感患者肺部病理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变性坏死、溶解和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黏膜充血、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等。重症流感患者肺部病理改变基本相似,常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伴急性间质性肺炎,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不同程度的坏死脱落,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广泛微血栓和血栓形成,透明膜形成。随着病程发展,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并且鳞状上皮化生的肺泡位于细支气管周围,呈灶状分布。并发脑病时表现为脑内血管阻塞、微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和水肿,尤其以脑中线区深部核团、脑干部位明显。并发心脏损伤时可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04

临床特点

 

推荐意见2流感患者常有发热、肌肉疼痛、头痛、倦怠等全身症状,而咽痛、流涕和鼻塞等局部症状轻微。流感病毒引发多种并发症,并加重慢性基础疾病。(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推荐意见3流感患者出现肺部影像学表现,往往提示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疗或监护病房救治。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其肺部影像学表现不具备特异性,病变程度和范围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05

病原学检测

 

推荐意见4首选上呼吸道鼻咽样本进行RT-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不同的检测方法组合应用。(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06

急诊诊断与鉴别诊断(见图1)


3.jpg

注:*抗原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流感;**流感病毒分离一般不作为急诊诊断;***恢复期血清中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水平较急性期升高4倍,常用于回顾性分析

1 流感诊断和病情评估流程

 

推荐意见5临床上需高度警惕流感病毒合并其他类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积极进行病原学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证据等级,推荐强度 B



07

严重程度分层

 

推荐意见6临床上需要对流感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层,以选择合适的治疗场所。目前尚无流感重症化可靠的预警生物标志物,推荐使用PICO-65标准识别流感重症化高危人群。(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08

治疗

 

推荐意见7流感一旦诊断,尽早治疗,重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辨证论治。(证据等级,推荐强度 B

推荐意见8抗流感病毒药物分为NAI、血凝素抑制剂、RNA 聚合酶抑制剂,对目前流行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具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性良好。现有的临床研究数据不支持联合给药或者双倍剂量治疗季节性流感患者。(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推荐意见9急诊重症流感患者或满足PICO-65标准中1条及以上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以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推荐意见10抗流感病毒的中药或中成药具有多靶点、耐药性低和退热效果佳等特点,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在缓解流感症状、减少重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推荐意见11重症及危重症流感患者常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的并发症。器官功能支持时机和有效性是决定危重症流感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对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流感患者,建议在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尽早使用ECMO。(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09

隔离与报告

 

临床诊断和确诊流感患者应及时隔离,并按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要求及时报告。重症患者建议转移至有隔离、监护和救治条件的医疗单位接受综合治疗。非住院患者应居家隔离,避免家庭成员之间交叉感染。老年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0

预防

 

推荐意见12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推荐高危人群(孕妇、6个月至5岁的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卫生保健工作者和护理人员在每年秋季接种一次流感疫苗。(证据等级,推荐强度B



11

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专科医联体,北京急诊医学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执笔人:吕菁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赵光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宏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丁邦晗(中药执笔人,广东省中医院),徐胜勇(北京协和医院),冒山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

声明:本专家共识是基于当前的临床证据、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专家意见,仅为急诊临床诊疗成人流行性感冒提供指导,不作为任何医疗纠纷及诉讼的法律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制订专家组成员

 

 

 

丁邦晗(广东省中医院),于学忠 (北京协和医院),王大燕(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马岳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邓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卢中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田英平(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吕传柱(四川省人民医院),吕菁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朱华栋(北京协和医院),朱海燕(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李湘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小民(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树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刘清泉(北京中医医院),张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忠德(广东省中医院),张秋彬(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刘励军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何小军(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孙鹏(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陆一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玉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晓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峰(福建省立医院),陈英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钱传云(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金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荣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周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赵晓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赵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赵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赵敏(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赵光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宏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邢吉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郭舜奇(汕头市中心医院),冒山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秦历杰(河南省人民医院),聂时南(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柴艳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徐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徐军(北京协和医院),徐胜勇(北京协和医院),谈定玉(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崇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钰(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杨建中(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蒋龙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商德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曾俊(四川省人民医院),彭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裴俏(中国急救医学杂志),魏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文献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专科医联体,等.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 (2022)[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12):1013-1026.


上一篇:加强困难气道管理  提升临床救治水平

下一篇:乳酸:新陈代谢的支点

地址:东城区灯市口大街33号国中商业大厦409 | 联系电话:010-65211066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6号 | 京ICP备18035542号-3

Copyright © 2018-2020 EC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急诊医学学会